10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在绵阳、德阳校区开展第六期形势与政策大讲堂。此次讲座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凤英作《“十五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外部发展环境变迁》主题报告,帮助师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800余名师生参加学习。
陈凤英首先强调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深远意义。此次会议是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开启“十五五”规划宏伟蓝图的关键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承启阶段。结合《建议》,陈凤英用大量数据和图表,把国际国内横向比较和中国经济纵向发展结合起来,科学解读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并以AI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什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从发展环境看,“十五五”时期也是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国内发展深刻变革背景下,构筑新发展优势、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攻坚时期。陈凤英以特朗普2.0版新政对华关系的总体判断,从地缘政治上的战略相峙、地缘经济上的竞合共存、国际关系上的调整重塑、全球治理上的并行交叉、未来趋势上的打打谈谈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十五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机遇和挑战。她用丰富案例分析了特朗普关税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情怀,进一步说明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绵阳校区讲座现场

德阳校区讲座现场

绵阳校区合影
此次讲座,陈凤英立足国际大视野深入讲解“十五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总趋势,用专业数据和鲜活案例分析全球大国经济博弈的历史演进和未来发展,解读“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思政课教师,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推动党的最新理论的宣传、研究与阐释工作,并引导学生践行全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邓海霞
摄影:张丽君、元睿响
一审:邓海霞
二审:陈丹丹
三审:丁灵芝
2025年10月29日

校历
融合门户
天府云平台
切换到旧版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