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文化与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史正刚带队参观考察北川云珍羌绣馆。此次活动系学院参与四川互联网信息文化传媒产学研采风团的重要环节,旨在探索四川非遗文化产教融合方向。四川羌绣省级非遗传承人、四川国顺云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云珍接待,双方与采风团团长、长虹集团佳虹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冯俊岭等深入交流,达成非遗文化产教融合初步合作意向。
陈云珍为中共党员,党的二十大代表,长期在北川羌族自治县从事非遗羌绣工艺研发与生产,为国内外知名羌绣大师,曾多次参与国际非遗大赛、亮相非洲论坛及全球妇女峰会,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传播非遗文化。据国顺云绣公司数据,企业以羌绣为核心构建“文创+文旅+数字资产”业务体系,涵盖服饰设计、研学旅拍等领域,采用“公司+合作社+绣娘”模式,培育专业绣娘1200余人,带动200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绣娘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现场参观交流
现场交流中,史正刚围绕非遗传承传播,提出产教融合三点方向:一是聚焦文化传播,依托学院汉语言文学、外语专业优势,共建非遗文化传播中心,以线上推广实现“文化赋能+产品推广”;二是搭建实践平台,在学院科创中心设羌绣展示馆(兼学生实践基地),作为非遗短视频、直播阵地,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降低展馆运营成本;三是深化人才合作,联合举办非遗培训班,结合学院“非遗进课堂”传统,并依托师范专业扩大传承面,同时发挥李明奇博士(美术专业)优势,协助产品设计创新,将羌绣编入手工教材。此外,可联合电视台设羌绣数字化传播科研项目,开展羌族文化学术研究等等。
陈云珍认可合作方向,提及企业人才紧缺问题,她指出,目前尤其缺文创产品现代化、数字化创新及市场推广人才,与高校合作可补缺口。冯俊岭谈到,羌绣国际化、数字化传播是创新方向,可打造特色品牌,建议双方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新品牌,依托资源申报政府资金,民办大学灵活机制可保障高效合作。
文化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维补充建议:非遗传播可采用“小故事+高频次”模式,结合沉浸式旅游;依托学校“三地四校区”布局扩大全川影响;发挥徐昌宇老师(多年主流传媒经验)优势,组织师生建自媒体矩阵,以多语种开展国内外多渠道文化传播与营销,学校持续输送相关领域人才。

现场参观交流
此次考察交流顺利结束,双方明确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推进非遗传承与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助力四川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文化与教育学院:徐昌宇
摄影:徐昌宇
一审:张 维
二审:郭兴玲
三审:邓 毅
2025年10月25日

校历
融合门户
天府云平台
切换到旧版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