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投身基层、服务人民”的号召,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会计学院分党委、团总支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与组织优势,于2025年暑期统筹多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四川遂宁、巴中、郫都、仪陇等多地乡村与社区,开展以产业帮扶、红色教育、儿童关爱、社区服务等为核心的多元实践。会院学子以专业为基、以实践为媒,将青春汗水挥洒在乡土大地,彰显了会计学院在立德树人与实践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效与引领作用。
团队合影
扎根乡土助振兴:从产业调研到民生服务
在遂宁市新桥镇长五村,“长五筑梦队”的10名学子用七天时间深度融入乡村肌理。队员们先是与村支书座谈,摸清村庄人口结构、产业布局等“家底”,随后走进西瓜、辣椒、草莓种植园,向农户请教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田间地头理解“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意。除了产业调研,队员们还化身“安全宣传员”,走村入户普及防溺水、防诈骗等知识;烈日下帮农户采摘海椒、搬运玉米,汗水浸透衣衫却笑称 “尝到了丰收的甜”;带着米面油走访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听老故事,让“心灵陪伴”温暖银发岁月。“从‘纸上谈兵’到‘脚沾泥土’,我们才真正懂了乡村振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队员们的实践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感悟。
调研座谈
慰问孤寡老人
红色基因代际传:从革命旧址到童心课堂
红色沃土上,青春与历史的对话格外动人。在遂宁蓬溪县红军第一村——这片见证1929年旷继勋起义的革命热土,“一大队”队员们与蓬溪消防支队携手,在红色记忆馆里凝视布满弹孔的红旗,听老党员舒爷爷讲述“红军住老屋还帮挑水”的温情往事。他们与50余名中小学生组成“少年红”夏令营,教唱红歌、演练红军战术,用柴火灶共做一顿 “忆苦思甜饭”,让“艰苦奋斗”从课本词汇变成可感的生活体验。
听老党员回忆峥嵘岁月
“少年红”夏令营
仪陇县的“星火燎原队”则聚焦朱德元帅与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在实验学校教孩子们折红军帽,用彩纸折出对革命先辈的崇敬;走进朱德故居、张思德纪念馆,在“为人民服务”的烫金大字前驻足,感悟“平凡与伟大”的深刻内涵。而在巴中市恩阳区,“筑梦乡阳队”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触摸“赤化全川”石刻的复制品,在恩阳古镇听川剧非遗传承人吟唱,让红色历史与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交融。“所谓下乡,实则是精神还乡。”队员们的感悟,道出了红色实践的深层意义。
折纸成果展示
触摸“赤化全川”
童心护航育新苗:从学业辅导到素养培育
“老师,这个科学实验太神奇了!”在成都市郫都区赛驰村“童心启航”学习驿站,“巴蜀情缘队”的队员们正为孩子们辅导暑期作业,从数学应用题到英语语法,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难杂症”。不止于学业,他们还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童言童语”,用小故事讲解大道理,让“四个意识”在互动游戏中扎根。
理论普及宣讲课堂
在社区与乡村的课堂上,这样的“育新”故事处处可见。“索玛花开”团队在社区开展“食品安全+绘画”融合课,让孩子们在创意涂鸦中学习健康知识;组织民俗小课堂,请老人教手工艺,让本土文化在指尖传承;带领“环保小卫士”清理社区垃圾,种下绿色理念。而“筑梦乡阳队”的“七彩课堂”更涵盖趣味科学、红色故事、心理健康等七大内容,队员代管钰在红色故事课上看到孩子说“长大要帮助别人”时,深刻体会到“教育是播撒种子的事业”这句话的涵义。
涂鸦成果展示
“七彩课堂”合照
实践淬炼成长: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2025年暑期,会计学院多支“三下乡”团队在实践中学真知、践真行、悟真谛,实现了青春与乡土的“双向赋能”。队员们不仅在基层工作中锻炼了能力,更在服务奉献中坚定理想信念。乡村社区也因青年力量的注入,在文化传播、教育提升、产业思考等方面获得新动能。
长五村支书黄永表示:“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服务,更是新的思路与活力。”队员们也深刻认识到:“真正的青春,应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会计学院将持续强化“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组织引领与专业赋能,完善“党建带团建、实践促育人”的工作机制,推动更多学子深入基层、服务乡村,将财经智慧融入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具有会计学院特色的青春方案与智慧力量,在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德阳校区第一学生社区
会计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曾心
摄影:曾心、王韩剑、唐铭励、沙马沙妹、钟雩丹、李博
初审:张韵秋
复审:周 倩
终审:夏 丹
2025年8月27日